付向东就杨辉致歉声明发声:避重就轻、文过饰非 | 科研圈日报
由于微信公众号开始试行乱序推送,为了让您在第一时间获取学术圈新闻资讯,请将“科研圈”设为星标,并常点文末右下角“在看”。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学术纠纷
付向东就杨辉致歉声明发声:避重就轻、文过饰非
2017 年在中科院某所作报告的付向东。图片来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今日,公众号“知识分子”发表了对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付向东的专访。这是付向东首次在公开场合,对和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杨辉之间的学术争议做出评论。
在这篇专访中,付向东称杨辉在 2018 年 6 月听取自己报告前并不知道 PTBP1 及其基本功能,并提及了杨辉在其微信群里的发言,表示他甚至直到 2018 年 7 月还记不住 PTB 的名字。对于此前在网上流传的实名举报信,付向东称自己在今年 4 月初杨辉论文即将发表的前几天通过第三方得知杨辉在做类似工作,随后向蒲慕明了解情况,但杨辉拒绝提供 DNA 引物订单证据,等待了 2 个月也未见调查。于是向中科院、科技部和国家自然基金委投递实名举报信,同时寄给了少数相关人员。但并不知晓举报信如何泄露,网传版本只是原文前半。
付向东还在采访中表示,杨辉发表第二次声明前曾私下表示:“我确实是听了您的报告,我才知道 PTB 这个基因”。“现在才真正了解到您是多么可敬的学者。” “这些文字...只是希望能表达我真实的感受和歉意。”对此,付向东认为:“看到这些,我觉得我能原谅他,实事求是就行。其实,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给了他多次纠错的机会,但是他在第二次声明出来时味道又变了,明显避重就轻、文过饰非,估计是他本人也受到了多方的压力或指使。”
目前,中科院神经所尚未公布对付向东与杨辉之间学术纠纷的调查结果。
在专访中,付向东还谈及了科研领域的“灰色地带”、如何看待科研竞争等问题。点击此处查看“知识分子”对付向东的专访全文。(公众号“知识分子”)
相关阅读:
· 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神经所杨辉研究员剽窃,涉及帕金森治疗突破性研究
· 杨辉对付向东举报信作出回应,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成立调查组
· 杨辉再发声明:未承认剽窃,为开展相关研究后未与付向东沟通道歉
· 天体物理
首张完整的日冕磁场图诞生
图片来源:论文
太阳周期性的活动受其磁场影响,在此之前,科学家对太阳磁场的观测只集中在太阳表面。而对于最外层的稀薄大气——日冕区域,尽管其动态的磁场对太阳大气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我们对其观测较为有限。在一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中,北京大学参与的一支国际团队通过近红外成像光谱测量日冕中的电子密度和磁流体动力波速。结合这些数据,研究团队得到了首张完整的日冕磁场图。这项进展将有助于增进对太阳活动周期以及太阳喷发事件的认识。(环球科学)
· 地质演化
中国华北地区发现地球第一块超大陆的诞生痕迹
古代全球大陆板块冲撞示意图。图片来源:论文
一项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导,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合作参与的研究显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以下的一处地壳倾斜结构可能是 20 亿年前大陆板块冲撞的产物。该俯冲莫霍面(Moho)结构位于囊括了朝鲜、蒙古、和中国华北、东北地区的华北克拉通(North China craton)。它在仅仅只有40千米长的水平距离上,从地下 35 千米倾斜到了 50 千米深。
在采集和汇总了该地区 609 个地震记录仪的信息后,研究团队发现该地块结构特征与喜马拉雅前陆褶皱冲断带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该结构的形成时间更加久远。他们认为,这个区域有可能是地球最早形成的超大陆—— Nuna 超大陆的形成痕迹之一。它的存在表明了早在 18 至 20 亿年前,地球就已形成了全球联动的板块构造系统。该研究于 8 月 5 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Science Advances, The Conversation)
· 新材料
化学家创造出有史以来最明亮荧光材料
用新荧光材料 3D 打印的网格。图片来源:Amar Flood
荧光染料进入固态时会产生“淬灭”和耦合的问题,使得材料荧光强度逐渐降低。根据 8 月 6 日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 Chem 上的一份报告,研究人员成功克服了该障碍,创造出有史以来最明亮荧光材料。
氰星(Cyanostar)是一种星形的大环分子,它可以形成类似棋盘格的构建块,通过防止荧光分子在混合物凝固时的相互作用而保持其完整的光学特性。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一种有色染料和含有氰星的无色溶液混合,凝固成一种名为小分子离子隔离格(SMILES)的新型材料,使化合物灿烂的光芒可以无缝地转化为固态结晶状态。研究人员只需在格子中插入一种染料,无需进一步调整,结构就会呈现出它的颜色和外观。
该论文作者之一 Amar Flood 表示,“这些材料在任何需要明亮荧光或设计光学特性的技术上都有潜能,包括太阳能收集、生物成像和激光。” (Cell Press)
· 物种演化
食草动物可能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
印度犀。图片来源:walkthroughindia.com
食肉动物一直被认为是最易灭绝的动物。但是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可能颠覆这一假设:食草动物特别是大型食草动物可能更易灭绝。
研究人员整理了 40000 余种现有和已灭绝的动物物种的信息,比较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认证的有危险的食草动物,杂食动物和食肉动物的物种比例。结果表明,食草动物具有更高的灭绝风险,约占物种总数的 25%,比杂食动物高 8%,比食肉动物高 10%。即使在不同研究方法中,如按分类类别(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地理区域或栖息地进行分类,食草动物都是最易灭绝的。此外,研究人员研究了 IUCN 列出的过去 500 年历史上的灭绝事件以及文献中记录的更新世晚期的灭绝事件后,也发现食草动物比杂食动物或食肉动物更可能灭绝。(Science Advances,The scientist)
· 疫情通报
内蒙古包头出现 1 例鼠疫死亡病例,当地卫健委启动鼠疫 III 级预警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8 月 6 日,内蒙古包头市卫健委发布达茂旗鼠疫疫情Ⅲ级预警,预警将从 8 月 6 日持续至 2020 年底。
包头市卫健委在公告中表示,8 月 2 日接到达茂旗卫健委报告,达茂旗石宝镇温都不令村委苏吉新村发生一例死亡病例,会诊判定患者为肠型鼠疫,死亡原因为循环系统衰竭。该公告还表示,目前相关防控措施已全部落实到位,对 9 名密切接触者、26 名密切接触者的接触人员已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给予预防性用药及鼠疫核酸 PCR 检测,目前无发热等异常,鼠疫核酸 PCR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目前苏吉新村所有村民无发热等异常,鼠疫核酸 PCR 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第一财经,内蒙古包头市卫健委)
8 月 6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37 例,其中本土病例 27 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8 月 6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37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10 例(上海 7 例,辽宁 1 例,江苏 1 例,四川 1 例),本土病例 27 例(新疆 26 例,北京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4 例(境外输入 4 例)。截至 8 月 6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4565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4 例。
根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8 月 6 日 10:00(北京时间 8 月 6 日 16:00),过去 24 小时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259 344 例,新增死亡病例 6 488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8 614 177 例,累计死亡病例 702 642 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
编写:贺紫宸、梁珏瑜、刘平平、魏潇
编辑:魏潇
——END——
▽ 精彩回顾 ▽